如果扶蘇沒有自盡,而是聯合蒙恬起兵,那他有獲勝的可能嗎?
作為大秦帝國的長公子,被眾人寄予厚望,甚至還被反抗暴秦的陳勝吳廣等人認可的扶蘇,如果沒有自盡,而是起兵反抗的話,局勢是非常復雜的。
這里情況眾多,所以筆者也無法在第一時間下結論。
首先,我們先來說一下秦朝的國體。
秦朝是滅六國,建立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的封建制國家,第一次在華夏疆土上實現了「皇權獨尊」。
秦朝奉行法家思想,皇權獨尊,所以秦始皇才能實現「想干什麼就干什麼」的舉動。
哪怕是後來的大秦二號人物李斯,在面對秦二世的誅殺下,也沒有絲毫反抗的能力。
這也告訴了我們什麼叫「皇權獨尊」。
扶蘇被賜死的時候,秦始皇已經將他定為了繼承人,只不過詔令沒有發出,被趙高竊取。
趙高為了自保(趙高與蒙氏兄弟不和),于是聯合李斯,改立胡亥,并矯詔賜死扶蘇。
本來兩人是沒有可能成功的,因為秦始皇身邊還有個御史大夫蒙毅。
秦始皇最后一次東巡時,突然生病,并且久治未愈。
當時生產力低下,人們無法理解的事情就求助于山川鬼神。
秦始皇于是派遣蒙毅返回會稽,向山神祈福,讓自己早日康復。
可蒙毅前腳剛走,還沒到一星期的時間,秦始皇就在沙丘駕崩了。
這時的秦始皇身邊沒有了傾向扶蘇的人,或者說傾向扶蘇的人根本沒有資格近秦始皇的身。
這才給了趙高謀立胡亥的最好機會,因為除了他自己,沒有人能夠如此接近秦始皇。
那為什麼是要擁立胡亥呢?
胡亥作為秦始皇的第十八個兒子,本來與皇位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關系。
但由于趙高的擁護,此刻的胡亥反而成了皇權最有力的繼承人。
胡亥有以下優點:
這里筆者要向大家說明一件事,趙高確實是個十惡不赦的「大壞蛋」,但他并不蠢。
趙高不僅是「嬴姓趙氏」出身,而且還精通秦國律法。
也正因如此,趙高才被任命為「公子之師」,負責教導胡亥。
胡亥沒什麼根基,本來是他最大的缺點。
但此刻,這件事情卻成了他最大的優點。
因為胡亥沒有根基,所以他好控制。
趙高也是這麼勸李斯的,如果扶蘇繼位,必定親近蒙氏兄弟,李斯的權威也會受損。
但如果胡亥繼位,趙高和李斯則可以更好地掌控朝政。
也因此,李斯也選擇堅定地團結在胡亥的身邊。
自此,胡亥有了登基的資本。
可是此刻的扶蘇正和蒙恬一起,手握三十萬大秦正規軍在北方抗擊匈奴。
如果兩人不除,胡亥的皇位終究是坐不穩的。
因此趙高才選擇鋌而走險,借助秦始皇的威信,發布矯詔賜死扶蘇。
之后就發生了扶蘇自盡,蒙恬、蒙毅被迫自盡,趙高掌握政權的局面。
那如果扶蘇不自盡,他到底有沒有勝算?
這個情況也很復雜。
「朕巡天下,禱祠名山諸神以延壽命。今扶蘇與將軍蒙恬將師數十萬以屯邊,十有馀年矣,不能進而前,士卒多秏,無尺寸之功,乃反數上書直言誹謗我所為,以不得罷歸為太子,日夜怨望。 扶蘇為人子不孝,其賜劍以自裁!將軍恬與扶蘇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謀。為人臣不忠,其賜死,以兵屬裨將王離。」
——《史記·秦始皇本紀》
這個詔書雖然明確了扶蘇和蒙恬的罪名,但事發突然,讓人有些措手不及。
因此在看到詔書后,蒙恬第一時間懷疑起了詔書的真實性,并勸阻公子扶蘇不要自盡。
蒙恬止扶蘇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將三十萬眾守邊,公子為監,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來,即自盡,安知其非詐?請復請,復請而後死,未暮也。」
——《史記·秦始皇本紀》
蒙恬的這些話說得很實在,也很有道理,但扶蘇傷心過度,還是選擇了自盡。
扶蘇死后,蒙恬也沒有了翻盤機會,只能束手就擒。
臨死前,他還想再見一次始皇帝,只不過這已經成為了不可能的事情了。
趙高這件事做得很聰明,他知道始皇帝才是自己最大的靠山,所以才選擇假借始皇帝的名義號令天下。
失去了兵權的扶蘇只是案板上的螞蚱,蹦跶不了幾天,最終他也只能走上蒙恬之前的老路,服毒自盡。
手握三十萬大軍的扶蘇,趙高是絕對不敢輕舉妄動的。
現在始皇帝已經去世了,趙高能做的就是在「始皇帝已死」這個消息散播出去之前「完成大業」。
因為秦始皇生前并沒有立下皇后,也因此導致太子之位長期空懸。
這里也是世人稱呼扶蘇為「長公子」,卻不稱呼他為「秦王」的原因。
如果「始皇帝已死」 這個消息暴露了,那麼作為第一順位繼承人的扶蘇完全可以在軍中自立為皇帝。
他可以直接命令大軍開赴,剿滅胡亥之流。
就算雙方內亂的時候,陳勝吳廣趁亂起義,但也絕對敵不過扶蘇的三十萬秦軍。
如果秦始皇已死的消息遲遲沒有傳播出去,那麼手握三十萬秦軍的扶蘇也可以以「清君側」的名義調集大軍,殺入咸陽。
只不過這樣做的風險就比較大了,因為始皇帝的個人影響力實在太大了。
哪怕蒙恬站在扶蘇這一邊,估計最后也只是慘勝。
秦始皇雖然信任趙高,也確實是趙高控制了秦始皇的尸體。
但這不代表趙高可以為所欲為,之前去會稽為秦始皇祈福的蒙毅完全可以直接前往秦始皇的車駕,驗明真偽。
一旦蒙毅得知秦始皇已死或者詔書是假的,那麼趙高和李斯結成的聯盟將不攻自破。
就算秦始皇真的想要胡亥繼位,但無權無勢的胡亥又怎麼斗得過扶蘇呢?
有些人為了自保甚至會乖乖地把趙高和胡亥的頭顱交到扶蘇的手上。
總結
說白了,封建時代,法律制度是服務于統治階級的。
誰的拳頭大,誰就是真理。
秦始皇是當時絕對的權威,所以他才能夠號令天下,統一六國。
但當時秦始皇已經去世了,趙高憑借個人威望是遠遠不能和扶蘇集團相提并論的。
因此趙高才選擇借助始皇帝的威信,走出這最兇險的一步。
如果扶蘇集團無法知道事情的真相,那麼他們自然無法違抗秦始皇的「天威」 。
但如果「秦始皇已死」的消息泄露出去,無論在哪里,扶蘇都可以立即繼位成為新的皇帝。
而且扶蘇一向有賢名,司馬遷對扶蘇的評價「是仁義正直,有治國才具。」趙高對扶蘇的評價是「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
相信朝中的大臣也絕對是心向扶蘇的,因此扶蘇就成了最大的「拳頭」。
他完全可以號令天下,調集天下的軍隊橫掃一切,讓大秦再次歸位。
秦國或許能擺脫「暴秦」的稱號,建立和漢朝一樣的盛世。
文獻參考:《二十四史》《史記》《漢書》《后漢書》《戰國策》《左傳》《春秋》《呂氏春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