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兩千年的尸體還能完好無損,皮膚紅潤?是的,這是中國迄今為止唯一一具保存完好的不腐男尸體,男尸被挖掘出來時,看起來就像一個熟睡的老人,皮膚緊致,嘴里還含著玉印,墓中放著告地書。這是怎麼回事呢?為什麼尸體經過兩千年的風霜沒有變為白骨,他嘴中含著的玉印又是何物?墓中的告地書又寫有哪些辛秘呢?
這具男尸于1975年發現,位于現湖北省荊州市江陵區的鳳凰山上。相傳,公元前二百七十八年,秦國戰神白起攻破了楚國都城紀南城,之后這里便淪為了廢墟,同時也成了秦漢時期貴族墓地,達官顯貴們都喜歡死后將自己安葬于此。
此地現已發現了一百八十多座秦和西漢時期的古墓,今天要講的男尸的墓就是其中之一,被稱為168號西漢墓。古墓被發現還得從1975年說起,當時駐荊州的解放軍需要在鳳凰山上建一座雷達站,可山上遍地都是古墓,如果貿然施工可能會破壞掉這些古墓。
可雷達站也必須要建,一時間,解放軍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在不斷考察和反復斟酌之后,大家決定先將古墓挖掘保護起來,再施工建造雷達站,最終雷達站的選址定在了168號墓的位置上,這里地勢良好,便于施工且此處施工對周邊古墓的破壞程度最小。
3月12號,這個提案通過了國家文物局的批準,并派出了考古人員對168號墓進行考古挖掘。168號墓地表土之下就是紀南國的夯土台基遺址,夯土下全是陶罐殘片,墓坑的最上層是深厚的五花土,足足有數米深,考古人員花了不少功夫才將其清理干凈。
五花土之后等待著考古人員的是青灰泥,也是在這一層考古學者發現了一件不得了的事情。這麼深的泥層中竟然挖出了翠綠的樹葉!這顯然不是自然飄落的樹葉,飄落到地面的樹葉很快會發黃、枯死、被地上的微生物所腐蝕。
而這個樹葉卻翠綠的像標本一樣,很不尋常。考古人員推測綠葉極有可能是幾千年前伴隨棺木一起被深埋土下的,可能是墓穴的防腐功能讓樹葉保存住了自己的綠色,這也表明了168號墓穴就在地下不遠處了且它的防腐性極好。
考古學家興奮地拿著樹葉反復觀賞,經驗告訴他,這次的挖掘會有重大發現。不出所料,青灰泥下面就是棺槨。見到棺槨一角的考古學者們瞬間打滿了雞血,滿是干勁,但168號墓實在不小,是一座長方形土坑豎穴墓。
大墓由墓坑、墓道、墓室三部分組成組成,槨頂離地表有7.9米深,這讓整個挖掘過程整整持續了兩個多月。挖掘后發現168號墓的墓葬形式為西漢楚墓,這和長沙出土的馬王堆漢墓極為相似,而馬王堆漢墓里曾出土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辛追夫人。
相同的墓葬形式,加上之前挖出的綠葉,讓考古學家認為168號墓很有可能出土不腐古尸。抱著這樣的心情,大家繼續開展著古墓的挖掘工作。168號墓室的槨蓋板是由六塊長方形的楠木制成的,揭開槨蓋板之后是一層槨頂板。
只要打開槨頂板就能一睹槨室的內部場景了,眾人難壓心中激動,迫不及待地掀開了頂板。可映入眼簾的景象讓大家的心都掉進了冰湖里。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槨室里充滿了積水,許多陪葬品都已經漂浮在水面上了。
考古學界有句話:干千年,濕萬年,不干不濕只半年。這說的是墓穴環境對尸首保存的影響,而現在168號墓的情況就是很糟糕的不干不濕,所以考古學家們才會有這樣的反應。
在將槨室的水排干以后,就可以看到槨室的整體結構了,墓穴為一槨二棺,總體分為頭廂、邊廂和棺室三部分,棺室與另外兩室之間有門窗是相通的,就像一個房子一樣。考古學家在頭廂中清理出了木雕車、船、馬等模型和大量的木俑。
而在邊廂里清理出來的多是一些隨葬的生活用品,其中漆器最多,這些漆器都保存如新。 同時還有101枚銅錢也出土于邊廂,經鑒定,這些銅錢為漢文帝時期的四銖半兩錢。清理完頭廂和邊廂的考古學者來到棺室,將棺蓋一點點打開。
由于棺材是側放著的,一打開棺蓋,里面就流出了大量的棺液,棺液整體為紅色,這些棺液就是古尸保存的關鍵。考古學者將采集的棺液送去化驗發現,發現里面含有大量的汞。開棺工作還在繼續,直到午夜時分,棺蓋才被完全打開。
這一次棺蓋內的場景再一次震驚了眾人,在雜亂的物品中,安安靜靜地躺著一具保存完好的古尸。古尸像一個睡著的老人一樣安詳,甚至充斥著生機,尸體隨后順利地被運送到了荊州的解剖室。
古尸外形完成,身高一米六八,體重有52.5公斤。全身皮膚柔韌紅潤,肌肉均有彈性,連手指等大小關節都可以活動,鼻道暢通無異物堵塞,左耳鼓膜猶存。這一切實在是讓人感到匪夷所思,這些特征簡直和活人無異。
經過進一步的檢查發現,尸體骨骼和內臟器官完整,腦膜血管清晰可見,骨骼也是十分正常,尸體體內甚至還保留的有蛋白質、脂肪和糖類。在檢查尸體口腔時,發現死者的三十二顆牙齒整齊牢固,還意外在喉嚨中發現了一枚玉印,玉印上篆刻著一個「遂」字。
這個字還出現在了從墓地出土的「告地書」上,民間相傳「告地書」是寫給地獄閻王的一封介紹信,大致內容是希望墓主人到地獄后依舊可謀得一官半職。「告地書」是在槨室的邊廂中發現的,與其一起堆放的還有一些竹牘。
讓人欣喜的是,這些竹牘和墓主人一樣完好無損,上面的篆刻的信息還可以被解讀,詳盡地記載了墓主人的生平和下葬時間。從竹牘中得知,墓主人名為「遂」, 是江陵西鄉市陽里人,生前爵位為五大夫,年滿六十時身亡。
下葬時間為西漢文帝十三年,也就是公元前一百六七年,距今已有二千一百四十二年。這比長沙出土的辛追夫人還要早一百年,保存也更為完整。可「遂」是怎麼做到兩千年肉身不壞的呢?
那是因為「遂」的棺材是內外雙棺,全部封閉的,再加上漆和抹布的密封,使得尸體處在一個密閉性極好的空間內,這個墓室又深埋地底,十分嚴密,這樣內棺基本是一個絕氣缺氧的狀態,尸體才能得到很好的保存。深埋、密封和棺液是防腐的「頭號功臣」。
隨著「遂」的出土,不得不再一次感嘆古人的智慧,沒想到他們在兩千多年前就掌握了如此高超的防腐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