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89年9月,即唐貞元五年。
這一天,唐德宗李適在會見了平定涇亂的李晟和馬燧之后,隨即便來到了位于太極宮中的凌煙閣處。這座象征著泱泱大唐最高榮耀的殿堂,四周墻壁上掛著太宗至代宗時期功臣勛貴的畫像。
這一刻,李唐皇室的高貴血脈在李適體內轟鳴作響,自即位以來,他無時無刻不在想恢復巍巍大唐當年的無上榮光,也許,這一天終于來了!
隨后,李適便下令將李晟、馬燧的畫像掛進了凌煙閣,并且增補了前朝二十五位功臣的繪像,遂成唐德宗版「凌煙閣二十七功臣」。
而在這其中,也終于出現了一個名字——蘇定方!
隋末大亂,天下板蕩,賊寇橫行,在今河北武邑,一位名叫蘇邕的鄉勇為了保家安民,集結了鄉兵數千人,為隋王朝征討賊寇。
而此時的蘇定方才年僅十五歲,便已經跟隨父親在戰陣中沖鋒殺敵,驍勇無比,及至父親去世,蘇定方又獨當一面,統帥部眾,幾度大破來襲的叛軍,守住了附近州縣的安寧,他無與倫比的軍事天賦由此開始漸漸展露崢嶸。
之后,隋末的農民起義席卷全國,蘇定方便即投奔竇建德部下,后又隨著竇建德的敗亡,再度轉投劉黑闥,在其賬下功勛赫赫。再後來李唐皇室天命所歸,鼎立唐朝,蘇定方因懷忠直之義,便掛印而去,就此隱居,不主動為唐王朝效力。
俗話說的好,金子即便是埋在土里也總是會發光的,識人善用的唐太宗在貞觀初年便啟用了蘇定方,隨后在貞觀四年又被派去大唐第一代軍神李靖賬下,出兵東突厥。
在這一戰中,蘇定方作為前鋒,果敢決絕,瞅準時機,當先突襲牙賬,殺了頡利可汗一個措手不及,倉皇逃竄,由此一舉奠定了此戰的勝機,及至李靖大軍趕到,東突厥隨即便潰不成軍。
東突厥被李靖滅亡之后,大軍班師回朝,時年三十八歲的蘇定方因軍功升至左衛中郎將,相當于現在的一軍副軍長,當時看著顯赫,但此后二十年,蘇定方的官職都再未有所變動。
毫不夸張的說,蘇定方的軍事才能在太宗時期是被一定程度上埋沒了的。
等到唐高宗時期,蘇定方雖已近六十高齡,但是屬于他的軍事神話才開始正式上演。
公元655年,李治授命蘇定方率軍討伐高句麗,援救屬國新羅,大敗高句麗,殺俘焚城,大勝還朝。
高句麗這個曾經讓隋煬帝、唐太宗兩代帝王都折戟成沙、如鯁在喉的彈丸之國,終于第一次見識到了中原王朝強大且殘酷的力量。
由此戰,蘇定方徹底走進了唐高宗的視線之中,并且之后多次委以重任。
在這一年的五月,程咬金率軍征討西突厥,蘇定方作為被任命為前軍總管,此戰延綿七個月時間,戰陣橫跨半個西北,但最后因為軍中不和無功而返。
但是蘇定方在一次戰斗中以五百軍士悍然沖擊敵人軍營,不僅化解了敵方援軍到來之危,還因此幫助唐軍獲得了一場振奮人心的大勝。
兩年之后的公元657年,唐高宗下定決心要解決掉一直虎視眈眈于帝國西部的西突厥,于是力排眾議任命了蘇定方為行軍大總管,再征西突厥。
蘇定方果然也是不負圣望,一路勢如破竹,先破西突厥木昆部,后又不計前嫌,安撫降兵,并從中抽調兵員補充戰力。
之后在面對敵方主戰大軍之時,又巧妙利用地形優勢,排兵布陣,先防守,后反擊,果斷之極,并最終取得了關鍵性的一場勝利,斬殺敵軍數萬,突厥兵自此軍心大亂。
隨后,蘇定方一邊接納源源不斷的突厥降兵,一邊再整軍陣,兵分兩路,晝夜行軍,動若雷霆,把握住了敵人未曾預料到的戰機,最后在金牙山,趁敵軍狩獵松懈之時,全軍出擊,一戰畢竟全功,滅亡了西突厥。
可以說,這一次對西突厥的戰爭才終于讓蘇定方的軍事才能得到了完全發揮,自此,這位年已六十的軍中老漢在中國軍事史上開始書寫屬于他的濃墨重彩。
之后的幾年,蘇定方先是以少勝多大敗吐蕃,由此讓這個高原雄國再不敢趁著西域之亂對大唐邊境興風作雨。然后他又率軍平定了新疆各部的叛亂,并且直搗黃龍,將叛亂首領俘獲至長安。
隨著蘇定方在西域作戰的一次次勝利,唐帝國的疆域也在一次次擴張著,直至公元661年,唐朝的西域邊境已經到達了現今的咸海之處,大唐萬里江山,可謂實至名歸!
雖然在戰后蘇定方已經官至左武衛大將軍,實封食邑五百戶,但是屬于他的軍旅傳奇卻遠遠還沒有結束。
公元660年,蘇定方東征百濟,大軍海陸并舉,先是海上大敗了百濟水軍,貫通了整個軍隊的輜重線路,自此后顧無憂。
后又在陸上連番大戰,斬殺萬余敵軍,兵臨百濟王城。此刻王城中仍在堅守,但是蘇定方并未下令強攻,反而是抓住了百濟王室分崩離析、百濟軍隊群龍無首的關鍵信息,命唐軍四處樹起唐朝旗幟,以滔天聲威恐嚇,此舉一出,城中人心惶惶,百濟皇室無奈之下只好開城投降,自此,百濟也終于被夷平。
之后,蘇定方再次俘獲了百濟王室以及諸多貴族,凱旋渡海,回返長安。
你看,真正的軍神就是這樣,從來都不只以開疆擴土為最終目標,而是既打了勝仗,占了土地,還要把敵軍的大將、主人都給活生生的抓回來,前有西突厥,后有新疆諸部、百濟國,概莫如是。
蘇定方的不世功勛即便是放在將星閃耀的整個唐前中期,依然屬于最亮的那幾顆之一,但是為什麼在后世他的知名度卻遠不如李靖、李績等人呢,甚至直到他死后百年,才僅僅作為增補的對象登上凌煙閣的功臣之位?
首先這跟蘇定方的出身有關,蘇定方先是投竇建德,后又投劉黑闥。
要知道在隋末「三十六路煙塵,七十二路反王」的動亂浪潮中,李氏皇朝最忌憚的不是占據荊州要沖的北漢王蕭銑,也不是虎踞河北的長樂王竇建德,而是收攏了竇建德余部的劉黑闥,只因那條在民間流傳了千年之久的「金刀之讖」。
這個讖言的意思就是每當在華夏動亂之時,延續漢室正統的劉姓之人必會再次興起,定鼎新的皇朝。
而劉黑闥如燎原之火一樣發展起來的勢力以及他的姓名好似正是應驗了這個讖言,古人當然深知民心所向的力量,也明白童謠讖言對普通民眾的影響力,所以李氏就自然而然將劉黑闥列為了建立唐王朝的頭號敵人,而曾經跟隨過劉黑闥勢力的蘇定方自然就不會被唐初的李唐皇室所看好,甚至對其還隱有忌憚之意。
而后世的一些演義小說為了迎合民間的風向喜好,一意塑造瓦崗寨群雄的正面形象,也自然將當時瓦崗寨的宿敵之一蘇定方作為反面人物來描寫,而隨著這些膾炙人口的小說風行于世,蘇定方的歷史形象自此一落千丈。
再者,正史中雖然沒有記載,但是李靖與蘇定方應該是有一些師徒情分的,蘇定方重新被啟用就是在李靖賬下,而后在京中任職也有很多機會與李靖有接觸,從蘇定方后期的作戰風格就可以看出來,完全與李靖是一脈相承。
但是由于李靖功高震主,選擇明哲保身,急流勇退,太宗對其也有忌憚之意,所以連帶著蘇定方也遭了牽連,二十年沒有得到重用,這二十年的唐王朝可是誕生了不少滔天的軍功!
最后,蘇定方的際遇也跟他平日的為人有關,他為人公正無私,再加上降將的身份,所以與早期李唐將領的關系并不是很融洽,他的聲名自然在一眾武臣勛貴圈中要受到打壓。
而在他晚年的軍旅生涯之中,為了保證前線作戰時后方穩固,他又結交了高宗、武周時期的兩大奸臣許敬宗和李義府,這也自然成為了演義中、民間傳說里將他塑造成反派的一大原因,但從另一方面看,蘇定方一生為國家利益之心從未改變,這只是他行的無奈之舉罷了。
綜合以上種種原因,歷史上「前后滅三國,皆生擒其主」的蘇定方雖不愧于軍神之名,但生前被多方誤解,死后又被長期「丑化」,才最終導致他的名聲不如他的軍功以及軍事才能那般顯赫于后世。
「自古誤人演義功,三國力滅露崢嶸,八萬蕃軍千勇破,凌煙震古問奸忠。」 ——現代 洪盛《絕句》
演義終歸是演義,不過是后期加工的俗話故事,而歷史的真相也終究會還原蘇定方這一位華夏軍事史上堪稱軍神之人波瀾壯闊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