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出門需要帶哪些證件?人的身份證是基本的,連馬也要有證
2023/07/19

引言

對于現代社會中的人們來說,證明身份的證件是必不可少的,不論是工作、學習還是旅游,人們都需要帶上那些能夠證明自己的證件。

可以說,在這些證件的幫助之下,國家的發展能夠變得更加井然有序,這些證件的出現不僅僅能夠幫助我們對自己的身份加以印證,更能夠幫助國家確定人口的數量及流動方式,如果說沒有證件存在的話,很多政策也是無法推進的。

其實,早在中國古代社會中,統治者們就意識到了身份證件的重要性,在那個時候,人們出門不僅要帶上能夠證明身份的證件,就連馬在出行的時候都需要有相關證明。那麼,對于古人來說,他們的證件和現代社會相比又有怎樣的差別呢?

不同朝代中,古人出門需要帶上的證件

早在先秦時期,各個諸侯國為了自身發展的壯大,便開始設立不同的關卡,以應對其他國家的訪客,在當時的社會中,如果說人們想要通過這些關卡的話,就要帶上相應的證件,而這些證件就類似于現代社會中的身份證了。

在戰國時期,人們的身份證被稱之為「節」,這種證件是用竹板制作而成的,當時,古人對竹子的氣節十分贊賞,因此,竹子自然也就成為了人們的信物。而在《周禮》中就有這樣的記載:

「路用旌節,無節者,有則不達。」

可以看出,如果說一個人在出門的時候沒有帶上竹節這一類的信物的話,那麼他也會面臨舉步維艱的困境。

而在當時的社會中,竹節上所記載的一般都是持有竹節之人的名字、頒發竹節的官員、日期及目的地等等,如果說在通過關卡的時候,工作人員發現信息有所錯誤的話,那麼持有竹節的人也會被驅逐回去。

到了漢朝時期,這種用于身份證明的證件就變得更加復雜了,除了要攜帶竹節之外,人們還要帶上一種名為「傳」的說明書,在這份說明書上所記載的就是出行之人攜帶的物資和居所等等。 當時,如果人們想要出門的話,「節」和「傳」都是必不可少。在《掌節》中還有這樣的記載:

「通達天下者,必有節,傳輔之。」

可以看出,對于那些能夠游歷天下的人來說,在他們出門的時候,「節」和「傳」都是必不可少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傳」對于人們的出行而言也變得越來越重要,當時,根據出行之人社會地位的不同,「傳」也被分為了「公傳」和「私傳」這兩種類型,其中,公傳就是由中央或各地政府頒發的專門供給官員使用的一種出行憑據,而私傳就是民間百姓們出行的憑證。

在漢朝時期,不僅僅百姓出行需要相關的證明,就連馬都是一樣的。因為在古代社會中,馬對于國家而言是一種十分重要的戰略物資,因此,每一匹馬的去向都要十分明確。在供給馬匹出行的「馬傳」 中,馬的詳細特征也會被記錄下來,而在行人帶著馬匹過關卡的時候,相關的工作人員也會對馬匹的情況進行仔細的查驗。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過所」這種通行證明也開始被廣泛使用了。在《晉令》中就有這樣的描述:

「諸渡關及乘船筏上下者,皆過所,寫付關吏。」

而這也就體現了,如果說一個人想要出發到其他地方的話,是一定要對自己所經過的地方進行備案的。

而到了唐朝社會中,百姓們對「過所」的申請也變得十分困難,除了本人的書面請求之外,在出行之前,還需要有保人的存在,如果說一個人在出行的時候出事的話,那麼,保人也是要負責任的。在《大唐六典》中就有這樣的規定:

「凡行人車馬出入往來,必據過以。」

可以看出,在當時的社會中,國家對于人口流動的把控是非常嚴格的。

到了宋朝社會中,為了節省各地的政府開支,原本的「過所」也演變成了較為靈活方便的「公驗」,當時,除了作為出行憑證之外,公驗也同時成為了科舉考生們的準考證明,此時,公驗的證明范圍也變得更多了,此時,這種一證多用的方式也大大方便了政府和百姓的出行。

到了明清時期,隨著中央集權程度的提高,統治者們對于底層百姓的管控也變得越來越嚴格了,此時,人們的出行就成為了十分困難的一件事情,如果說拿不到「路引」的話,那麼就不可能擁有出行的機會。

不同身份的人在古代所需要的證件各不相同

以上所介紹的通行證明一般來說都是針對底層百姓而出現的,但是,對于朝廷中的官員來說,雖然他們有著較高的社會地位,但他們在出行時也一樣需要相關證件的存在。 在隋唐社會中,每當官員們有出行需要的時候,就會佩戴國家發給他們的「魚符」來證明身份,而到了武則天統治時期,一些地位較高的官員還可以佩戴「龜符」來證明身份。到了宋代社會中,不同官員也會通過不同樣式的魚袋來體現自己的階級地位。在明清時期,官員們證明身份的證件就變成了牙牌。

可以看出,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達官貴人,在過去的社會中,都是需要一定的證件來對自己的身份加以證明的。

結語:

從以上的介紹中就可以看出,在古代社會中,戶籍制度是非常嚴格的,雖然說出門帶證件是一件看起來非常簡單的事情。但實際上,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之下,這種特殊的政策在執行的過程中也是比較困難的。

而隨著人口數量的增長,各地人口之間的流動性逐漸增加,到了后期,中國的戶口調查及戶口分類也變得越來越復雜了。由此可見,對于中國的發展歷史來說,人口數量也是在不斷變化中穩步增長的。

參考資料:《周禮》、《掌節》、《晉令》、《大唐六典》

和珅隨手寫的奏折,字跡都比書法家更勝一籌,作品至今被故宮收藏
2023/07/26
「神劍」被秦俑壓彎2000年,一出土就變直狀,專家:禁止考古挖掘
2023/07/26
2005年,男子借9萬買破袈裟,發現夾層有一物,后拍出6500萬天價
2023/07/26
古代沒有身份證,為什麼青樓女子不敢逃走,只能贖身才能走人?
2023/07/26
清朝嬪妃被寵幸后,為何都怕太監「揉屁股」?一按白忙了
2023/07/26
清朝「作弊衣」火了,用老鼠須寫了6萬字,考生如何作弊?
2023/07/26
朱元璋姓「朱」,百姓吃豬肉咋辦?老朱將「豬」改1個字,百姓:真香
2023/07/25
武則天跟李世民多年未有身孕,為啥和李治卻很快生下六個孩子
2023/07/25
元素周期表清朝才出現,為何朱元璋起的名能聯成周期表?
2023/07/25
朱元璋臨終前孫子問他:外敵入侵有叔叔,叔叔造反,我該怎麼辦
2023/07/25
朱棣打進南京城,禍害了兩個小舅子,一個被殺,一個棄之不用
2023/07/25
乾隆微服出訪,被一副對聯難倒,卻被路邊的一個乞丐,隨口對上
2023/07/25
古代歷史上兩位使用方天畫戟的人,一位遺臭萬年,一位卻名垂千古
2023/07/25
明朝皇后的墓里,出土十一雙高跟鞋,古人真是又愛美又潮流
2023/07/25
明武宗30歲時死于豹房,豹房是一種什麼場所?為何會讓女子恐懼?
2023/07/25
古代妃子下葬時,為何要堵住肛門?這正是古人的智慧之處
2023/07/25
武則天墓前61個無頭石人,千年來無法解釋,卻在1971年解開
2023/07/25
柏鄉之戰:朱溫285位將帥被俘,2萬多士卒被殲,因李存勖有一名將
2023/07/25
中國第一不腐男尸,全身赤紅口含玉印,手持閻王告地書
2023/07/24
清明上河圖:一篇文章帶你了解畫中的爆炸細節
2023/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