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代,群雄并起,為了逐鹿天下,各路英雄都使盡了本領,使得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在這場精彩紛呈的爭斗中,劉備集團不幸落敗,給世人留下了千古遺憾。
假如最后是劉備得了天下,他還會像之前一樣有仁有義嗎?還是會如中國古代上的許多開國皇帝一樣,做出「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事情呢?
劉備若得了天下,第一個要殺的就是這3人。諸葛亮對此早已心知肚明,只是看破不說破罷了。
馬超是名門之后,涼州軍閥馬騰之子,他在劉備攻打劉璋時,主動歸降了劉備。在歸降劉備以前,他曾是可以和劉備平起平坐的一方諸侯;歸降以后,劉備封他為平西將軍,還給了他侯位。
但如果劉備得了天下,他第一個要殺的就是馬超。 因為在劉備心中,馬超雖然有著很強的軍事實力,但他對劉氏集團的忠誠度卻始終是打著問號的,因為他是一個有前科的人。
當年,馬超不顧父兄尚在曹操股掌之中,安危難測,認自己的殺母仇人為義父,與之聯合抗曹,使曹操一怒之下,處死了自己的父兄和百余口族人。起兵失敗后,馬超投靠了張魯,后又背叛了張魯。
彼時,和馬超經歷很像的還有一個人——呂布。可是,當年呂布打算歸降曹操時,劉備是怎麼跟曹操說的?他說:「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由此可見,劉備對叛主之人并不信任。
當年,呂布坑的只是義父,就被曹操砍了腦袋,馬超比之呂布,卻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馬超反叛曹操,是為不忠;不顧父兄安危,是為不孝;背叛收留他的張魯,是為不義。
馬超這樣一個善于軍事卻又不忠不孝不義之人,劉備如何敢信?在劉備心中,這樣的人可做開疆拓土之利器,卻不能成為太平盛世之炸彈。所以一旦劉備得了天下,第一件事就只要清除這顆定時炸彈。
雖然劉關張三人當年桃園結義的誓言還猶在耳畔,但一旦劉備當上了皇帝,情況就會發生反轉,因為劉備第二個要殺的人,就是關羽。
在中央集權的時代,想要皇權穩定,皇帝就必須對軍政大權有著絕對的控制力。劉備能夠做到這一點,但是劉禪未必能夠做到,想要給劉禪鋪路,穩定劉氏皇權,劉備就必須處死關羽。
關羽是蜀漢集團的第一武將,對劉備的忠誠毋庸置疑。他智勇雙全,義薄云天,為了回到劉備身邊,不惜過五關斬六將。
可同時,關羽也是驕傲的,他有驕傲的資本,但他的驕傲也極可能會給他帶來殺身之禍。在關羽心中,就只服劉備一人,就連神如天人的諸葛亮,在一開始都不能讓關羽心服口服,服從號令。
關羽驕傲的資本,歸根結底在于他自己的能力。在與袁紹對戰時,他斬殺顏良于萬軍之中,解了白馬之圍;在與曹操對戰時,他在樊城使計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可謂是有勇有謀,威震華夏。
關羽之能不止體現在軍事上,還體現在理政上。劉備派關羽守荊州,在他鎮守荊州的六年中,荊州百姓安居樂業,荊州士兵英勇善戰,荊州軍民對他無不愛戴。
這樣一個驕傲的,手握重兵的,有勇有謀又深受百姓愛戴的大功臣,劉備會放心把他留下來輔助劉禪嗎?對于一個帝王來說,那必然是不可能的。
諸葛亮是劉備集團能夠在三國時代與曹孫二人三足鼎立,最重要的功臣之一,是劉備集團的靈魂人物,就連劉備自己都曾說,他與諸葛亮是魚和水的關系。
然而,一旦劉備得了天下,他對諸葛亮的依賴就會變成防備,因為對一個帝王來說,最可怕的不是敵人,而是最了解他的人。
諸葛亮在蜀漢可以說是神一般的存在,他一出山就放了三把火,給劉備集團燒出了一席之地,并在之后一路殫精竭慮,為劉備集團的一步步壯大,立下了汗馬功勞。
雖然劉備一直自詡為漢室后裔,要匡扶漢室,但自從他在漢中自立為王的那天起,他就離這個口號越來越遠了, 因為自立為王意味著,他想要開元建國。
也是從這個時候起,他開始漸漸疏遠諸葛亮,不但對他的建議不如以前那樣看重,在夷陵之戰時,還一意孤行,導致最后慘敗。諸葛亮亦曾為此發出感慨,認為法正若在,定會阻止劉備。
天下還未定,劉備就因與諸葛亮有諸多不合意見,而對諸葛亮的態度發生了許多轉變,一旦他得了天下,會對諸葛亮如何呢?他一定會殺了諸葛亮。
諸葛亮是一個比關羽的能力更強,更容易威脅皇權的功臣。在蜀漢,有許多文臣武將都是諸葛亮的粉絲,蜀漢的百姓們也對諸葛亮贊譽有加。
劉備對此早已心懷不滿,只是因為還需要諸葛亮的輔助,所以一直按下不表罷了。後來,在他彌留之際,他想殺諸葛亮之心就已經有些藏不住了。
當年,劉備夷陵兵敗,在白帝城托孤時,曾把諸葛亮比作逼漢獻帝退位的曹丕,說他比曹丕更有才華,是能安邦定國的大才,還殷殷囑咐諸葛亮,劉禪能輔佐就輔佐,不能的話,君可自取。
劉備對諸葛亮的防備由此可見一二,他以退為進,用最仁義的方式說出了心中最隱秘的擔憂。還沒得天下,他就對諸葛亮有如此誅心的試探,一旦得了天下,他便會為了穩定皇權,卸磨殺驢,殺了諸葛亮。
自古以來,在皇權爭霸中,不流血的戰爭遠比流血的戰爭更加殘酷,對一個帝王來說,共苦容易同甘難,即便是以仁義著稱的劉備,一旦登上這世間最高位,亦必不會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