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是殘酷的,對國家,對民族,對每一個人民來說,失敗或許意味著家破人亡,意味著慘遭殺戮,可是為什麼勝利的一方要不留一絲余力的屠城呢?
在古代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多次慘絕人寰的屠城事件,其中死亡人數最多的就是滿清大屠殺。
根據葛劍雄編撰的《中國人口史》記載:清軍入關后,中國境內人口減少9000萬左右,嘉定三屠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事件。
1645年,清軍攻破嘉定后,三次將長矛指向了城中的黎民百姓,展開瘋狂的殺戮。
清軍頒布剃發令,強迫所有人剃發易服,百姓們奮力抵抗,誓死不剃發。可是誰又能想到,為了保護頭髮,最后需要付出生命的沉重代價。
為了反抗「剃發令」,侯峒曾經帶領鄉紳市民紛紛起義反清,雖然當時他們的人馬并不少,但由于都是一些普通的百姓,沒有經歷過科學的訓練,也沒有良好的軍紀。
李成棟很快就帶領了五千精兵前來壓制。
李成棟的軍隊訓練有素,軍紀嚴明,結果也可想而知,李成棟輕而易舉的就勝利了。
第一次壓制結束之后,李成棟便下令開始屠城。
場面讓人膽寒,嘉定城的人們有的被迫自盡,有的臉上身上血肉模糊,分不出誰是誰,有的人手腳已經斷掉,忍受著生不如死的痛苦。
滿城風雨,死去的都是一些無辜的百姓。
一些如花似玉的姑娘、為人妻的婦女也遭到侵犯,奮力反抗的后果只能是下場更加慘烈,手腳被固定在一個地方,讓你親眼見證自己所受的暴行。
僅一天的時間,將近三萬名百姓被害,到處都是尸體。千萬不要以為到這里就結束了。
第一次的大屠殺過去還沒幾天,一些幸存者開始返回城里,沒有人愿意離開自己的家鄉,而且他們要為自己的同胞報仇雪恨,血的代價,要讓這些壞人用生命來償還他們所欠下的債。
朱瑛把大家召集起來,展開了一場反屠殺的運動,殺死了一部分的官吏。
他們的力量在清軍的面前,就仿佛是螻蟻一般,即使有再大的報仇之心,也逃不過清軍的殺戮。在絕對的軍事力量面前,普通百姓只能束手無策。
連投降的機會都不給他們留。在深夜,清軍直接殺入城中,讓大家在昏睡之中就去見了自己死去的親人。
殺人對于他們來說就像捏死一只只螞蟻那樣簡單,不需要思考,也沒有絲毫的同情。
在抗清將軍吳之番率領下,他的部下起兵入城,一些民眾也紛紛加入了戰隊,他們的反抗起到了效果,取得了初步的勝利。
嘉定城暫時平靜了一段時間,但是沒過多久,李成棟又出現了。
這一次他們不留余地,把所有的人員全部殺盡,整個嘉定城,血流成河,尸骨遍地,吳之番到死都沒有瞑目。
三次大屠殺,讓一個原本安居樂業的小城變得風雨飄搖,這段歷史每每提起,都讓人感到心痛。
歷史上的屠城事件還有很多,可能很多人都十分不解,現在的社會殺一個人都是死罪,
那是什麼原因讓他們無所畏懼,肆意屠殺?
從嘉定三屠的事件我們看出來,屠城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百姓的誓死抵抗,拒不從命。
在暴力來臨的時候,他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以暴制暴,把對自己有威脅的人處理掉,圖自己的一方安寧。
軍事實力就是話語權,當好好下令沒有人聽命的時候,那麼武力解決就是最簡單、也最快捷的方法。
當屠殺和征服的意義相當的時候,屠殺就會被人們所追崇。
清軍跟隨將領征戰四方,不斷攻城,時間久了大家都難免會感到疲憊。
如果放在現代,老闆給我們的獎勵方式可能是帶薪休假,或者是發放獎金福利,還可以給我們畫餅。
但是放在古代,他們沒有固定的休息時間,參與戰斗是隨時的事情,那麼將領們有什麼好的辦法可以緩解士兵們的疲勞和情緒?
屠城或許就是一個選擇,這并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攻城、屠城、殺掠、搶奪,將人的低級欲望發泄出來,達到一個「爽」的程度,可以很大程度上緩解士兵們的疲勞。
而且城里面有糧食,有物資,可以補充物資,還有女人可以供大家享樂,對于他們來說,這些事情不涉及道德,只有「快樂」。
屠城所得的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或許就是他們的將領實現畫餅的一個方法。
如果沒有法律的約束,那麼這個世界就是弱肉強食的世界,誰強大誰就得以生存,誰弱小,誰就被吞并,或者消失。
或許屠城是為了讓對方屈服,聽令于己方,但有的屠城卻是一舉殲滅,永絕后患。
戰爭是殘酷的,每一個國家,每一個城邦,都有漢奸有忠臣,如果對方投降了,就從此掉以輕心,那就大錯特錯了。
因為有時候,一個人的舉動,都可能造成一個軍隊巨大的損失。
沒有一個將領會去重用別人的手下,既然不能為我所用,那不如讓他消失。
把城池毀滅,讓人們消失,把物資搶走,把一切危險的苗頭都掐死,一路向前看,絕不回頭。
況且如果要想守住一個城,就需要派兵駐守,這樣一來就需要分散兵力,也極有可能會打亂軍隊作戰的計劃。所以為了大局考慮,就會選擇直接屠城。
自己留不住的,也絕對不能留給自己的敵人,萬一被敵軍利用,那將為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所以以絕后患這也是屠城的一個重要原因。
滿足將領獸性
有些屠城是出于安全,出于政治的問題考慮,而有的屠城或許只是在滿足將領的欲望。
得不到就毀滅,得到了也要毀滅,沒有什麼原因,就是單純的喜歡破壞。
就像曹操一樣,很多人都說他是一代梟雄,他十分偉大,更有甚者將「寧肯我付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當做自己的座右銘。
可是天下人又何曾對不起曹操,即使有,也只是寥寥無幾,可他殺的那些無辜的人,又做錯了什麼?
193年,曹操屠徐州。
初平四年,曹操出擊陶謙,在彭城和傅陽的戰役中均取得勝利,陶謙退回了郯城,曹操一時攻不下城,便先撤回。
路過拔取慮、雎陵、夏丘的時候,曹操把這幾座城全部屠殺,殺掉了數十萬的男男女女,就連家禽一個都沒有留下.
泗水因為污染也不再流動,被他燒殺搶掠過的地方全部被消滅的干干凈凈。這是《后漢書》里面記載過的內容。
如果說屠城有很多的原因,那麼在曹操這里,或許就是單純的喜歡殺人。
在他看來,只要他足夠狠,所有人就都會怕他;只要他足夠狠,那麼魏國就是不可替代的存在;只要他夠狠,那麼天下遲早都是他曹操的。
只要是蒙古的軍隊出現的地方,哪里必然是尸骨成山,血流成河,死于他們屠殺的人高達幾千萬。
等到蒙古國滅金之后后,對女真族和漢族以及其他民族展開了屠殺,完顏氏的皇族被全部消滅,一個都沒有留下。
丞相建議窩闊台屠殺北方漢人,在窩闊台的手下,北方漢族將近滅絕。
1274年,忽必烈發動了對南宋首都杭州的大規模討伐行動。他們一路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元軍挖掘南宋皇陵,將珍寶全部帶走之后,將帝王后妃的尸骨拖出墳墓,隨意丟棄在了荒郊野外。
對于活人堅決不放過,對于死人也不手下留情,這就是他們的做事方法,這樣不尊重甚至大肆羞辱帝王的王妃,才能更加滿足他們的心理。
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保證蒙古人的絕對統治地位。
蒙古人確立了「四等人制」,即蒙古人為第一等,色目人為第二等,北方漢人為第三等,江南漢人為第四等。蒙古人的生命最為尊貴,而普通漢人根本沒有所謂的人格權,他們需要為高貴的蒙古人服務。
所有的中國人都不允許擁有自己的姓名,也不可以私自擁有武器,菜刀也只能是好多家共用一把。
從春秋到晚清,這是相當長的一段歷史,在漫長的歲月長河之中,屠城的事件出現過很多次,每一次的屠城都會有數萬、數十萬、甚至更多的百姓喪命。
但是在中國史學界對這方面的研究卻比較少,甚至對很多史料都持否定的態度。
原因可能是因為波及太大,很難去拿到台面上研究,也或許是在傳統的政治軍事史中,屠城是一種戰爭勝利的附屬品,所以不認為他有什麼不妥當。
但是屠城引發的社會影響,應該被大家所看到,歷史不應該被埋藏起來,無論是殘忍的殺戮,還是值得被歌頌的豐功偉績,都應該讓大家所知道。
難道亂世之下,普通人就只能乖乖聽命,把生死交給命運嗎?
戰亂之中,普通人就不配擁有安寧祥和的生活?
戰爭之下,他們又做錯了什麼呢?那麼多無辜的生命,為了他們的打打殺殺而買單,這樣得來的天下,真的能長久嗎?
無論屠城者有多少的正當理由,我都始終相信,有一種選擇是手下留情,中國人的血液里面有著更多的善意和寬容。
當生命葬送在自己的手中,我不相信施暴者是無動于衷的,如果沒有法律的約束,那就讓善良的人性成為主導,生而為人,何必苦苦相逼。
戰爭,史書上總是寥寥幾筆就可帶過,可是戰爭的背后卻滿是鮮血與淚水,生與死的存亡,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興衰更替。
有的生命悲壯凄涼,被世人記住,而有的生命被記載的時候,只是幾十萬分之一中的一個小點。
愿世間再無戰爭,愿人民平安享樂,這已經不僅僅是人類的追求,這也是人們追求的一種生活境界。
我們應該讓歷史走進一個更加美好的時代。
《嘉定乙酉紀事》
《后漢書》
《世界歷史上的蒙古征服》